在有智能汽车“大脑”之称的芯片领域,美方挑起新争端。“美方12月2日再次发布对华半导体出口管制措施,严重破坏市场规则和国际经贸秩序,对半导体领域正常贸易往来带来极大不确定性,对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构成了威胁。”12月5日,商务部发言人何亚东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,中方将采取必要措施,坚决维护自身正当权益。
12月2日,美国商务部以维护国家安全为由,宣布了新的出口管制规定,将140家中国企业列入实体清单,将更多半导体设备、高带宽存储芯片等半导体产品列入出口管制。
针对美国新出台的半导体限制措施,12月3日,中国汽车工业协会(以下简称“中汽协”)、中国互联网协会、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、中国通信企业协会发表一致声明,建议中国企业谨慎采购美国芯片。不难想象,一旦美国出口禁令落地必然会对我国汽车产业带来一定不利影响,面对可能出现的风险,中国汽车及芯片产业如何未雨绸缪?
中国汽车芯片对外依赖度仍很高
如今,在我国汽车智能化、网联化、电动化快速演进的背景下,对汽车芯片需求数量在加大,要求也越来越高,但汽车芯片的对外依赖性依然是一个无法回避的严峻现实。
据不完全统计,2023年我国汽车业采购芯片约200亿颗,其中近180亿颗依赖进口,而今年的情况虽略有好转,但对外依赖度依然居高不下。“目前我国汽车芯片自给率虽然比前几年有所提升,但对外依赖度仍然超过80%。”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主任、总经理,中国汽车芯片产业创新战略联盟秘书长原诚寅在接受《中国汽车报》记者采访时表示,国外的芯片头部企业中,美国公司数量占比较高,包括英特尔、英伟达、高通、博通、德州仪器、意法半导体等芯片巨头均是美国企业。
目前,国内车企特别是智能电动汽车的车机系统、智能驾驶、智能座舱等采用的大多数芯片为美国公司的芯片。有行业人士表示,美方此次宣布新的管制规定后,一些来自美国公司的高端汽车芯片将来还能不能采购还是个问号,一旦这些芯片供应出现问题,将对正处于高速发展中的中国汽车产业尤其是新能源汽车、智能汽车产业带来较大影响。
不过,值得注意的是,在特别强调安全性的汽车芯片方面,部分美方公司的芯片安全性能备受质疑。近日,中国网络空间安全协会公布的信息表明,智能汽车AI座舱领域的某美国芯片巨头的相关产品不仅存在安全漏洞频发、可靠性差等问题,还通过模块允许远程管理设备,可实现启动计算机、重装操作系统和挂载ISO镜像等功能,而该模块也曾被曝存在高危漏洞。
“美国汽车芯片产品不再可靠、不再安全。”中汽协声明中郑重提醒汽车企业。
美方管制损人不利己
汽车芯片早已成为智能汽车的核心零部件之一。有数据显示,目前一辆传统燃油车所需汽车芯片数量为数十颗到数百颗不等,而一辆智能电动汽车所需芯片通常需要1000颗以上,多的需要数千颗。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曾公开表示:“一辆智能电动车芯片的绝对数量接近5000颗。”
汽车所需芯片数量庞大,汽车芯片供应链如果出现风险,将带来很大不利影响。“美方的芯片管制将使我国智能汽车的发展速度受阻。”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委员会主任安庆衡在接受《中国汽车报》记者采访时指出。
“此次美方的管制行为,将给国内车企带来较大影响。”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研究员俞荣锦认为,国内汽车尤其是智能电动汽车技术发展正处于加速期,对于高端芯片的需求是刚需,但目前国内车企对美国公司的依赖度还较高。另外,智能电动汽车的高端芯片已进入“7nm时代”,越来越多7nm及更先进制程的芯片不断涌现,适应了智能汽车大算力、高速度、高冗余的发展需求。但由于美方限制进口光刻机等关键生产设备,我国目前芯片代工生产能力总体仍停留在14~28nm水平上,与国外芯片巨头相比差距还较为明显。
不过,目前华为、地平线、黑芝麻等供应商已能够设计出7nm先进制程的车规级芯片,现在存在的问题是,国内缺乏7nm及更先进制程芯片代工生产能力,使得先进制程芯片的生产面临现实难题。
对此,中国互联网协会呼吁,国内企业要主动采取应对措施,寻求扩大与其他国家和地区芯片企业的合作,并积极使用内外资企业在华生产制造的芯片。但业内也有声音认为,这可能无法及时、全面解决汽车进口芯片的替代供应问题。安庆衡认为,近年来,汽车芯片的中国自主研发取得很大进展,中低端芯片技术上取得很大突破,但高端芯片对外依赖较高的问题短时期内不好解决,特别是涉及智驾、提高整车智能化相关的芯片。
不过,需要注意的是,美方随意修改管制措施,在对中国汽车产业产生一定影响的同时,也将严重影响美国芯片企业的稳定供应。中汽协声明指出,这将扰乱全球产业链的稳定,最终损害的是所有国家的利益。
从数据来看,多家美国芯片巨头公司的中国区营收占比中,高通2024财年中国市场营收占比为46%;英特尔2023财年中国营收占比为27%;德州仪器2023财年中国营收占比达19%;英伟达2024财年中国内地营收占比达17%……
“美方的管制政策会大幅减少美国芯片公司向中国的出口,也必然损害美国公司的利益。”俞荣锦认为,同时,在汽车产业链全球化持续深化的今天,中国已经是链条上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,美方对芯片出口管制,是扰乱全球汽车产业链之举缪。
外部压力也是发展动力 国产替代在持续推进
面对外部压力,国产替代成为汽车芯片产业链自主可控的关键。近期以来,少量的国产中高端芯片上车已开始迈出新的步伐。其中,华为智驾系统与智能座舱,使用的是华为的昇腾、鲲鹏、麒麟芯片及模组;深蓝S07搭载了地平线的AI智驾芯片;哪吒L使用了地平线“征程3”芯片;领克08搭载了黑芝麻“华山2号”A1000智驾芯片。同时,华为以自研芯片打造的乾崑智驾系统,已经应用于鸿蒙智行旗下问界、智界、享界、尊界,以及华为合作伙伴东风岚图、猛士科技、长安深蓝和阿维塔、北汽极狐等品牌新车型上。
除了汽车芯片供应商的努力之外,国内也有自主车企自研汽车芯片。如小鹏汽车在11月的小鹏AI科技日上公布了自研的小鹏图灵AI芯片;东风汽车在第九届科技创新周上宣布已完成3款车规级芯片的首次流片;比亚迪自研的4nm车规级芯片BYD9000已在方程豹豹8上应用;吉利旗下芯擎科技自研的7nm智能座舱芯片“龍鹰一号”已经上车,今年3月还发布了智能驾驶芯片“星辰一号”。此外,上汽集团计划在2025年国产芯片应用占比力争达到30%;东风集团到2025年将实现车规级芯片应用国产化率60%,并挑战80%。
尽管当前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产业链技术难题,但国产芯片的替代进程在持续推进。“加快汽车芯片国产化进程已经迫在眉睫。”在俞荣锦看来,来自外部的压力也是推进国产芯片发展的动力,这不仅是保障汽车芯片供应链安全的需要,也是我国汽车产业和经济建设能够持续稳健发展的需要。
为加快实现芯片国产化替代,原诚寅建议:一是要加快自主汽车芯片产业发展,逐步提高自主可控能力,要加快完善支持自主芯片研发设计制造产业发展的政策和机制,健全自主汽车芯片技术和产业发展规划及标准,持续提高替代比例。二是在如今产业全球化背景下,既要坚持自主发展,也要坚持开放合作,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加强对外合作。中汽协声明中也提出,欢迎全球芯片企业加强与中国汽车、芯片企业开展多方面合作。国内企业可以充分利用合作机会取长补短,促进发展。三是对于发展自主芯片产业,既要坚定信心,也要看到还面临的一些现实技术难题。在这种情况下,要坚定化“危”为“机”的信心,遵循芯片产业发展规律,从重点、急需技术入手,有选择有步骤地进行突破。还要发挥体制优势,组织相关企业联合攻关,针对应用场景融合创新,加快自主芯片产业发展。
“中国汽车芯片产业创新战略联盟一直在推动产学研合作、针对性开发、自主化发展。”原诚寅表示,力争协同共进,早日补齐短板,形成“从技术到产业”闭环,为汽车特别是智能电动汽车发展保驾护航。
“尽管任重而道远,但无论如何要加快汽车芯片自主研发,提高国产化率和自主产品的水平。”安庆衡认为。
来源:中国汽车报网
服务热线
0571-8521107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