会员服务热线:

0571-85211076



电话:0571-85211076  

          0571-85212878

传真:0571-85211076

邮箱:zjsqmp@163.com

网址:http://www.zjqmp.cn

地址: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三新路9号瑞立江河汇大厦银座四楼


1.jpg

了解最新资讯 

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

2.jpg

了解最新资讯 

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

  您当前所在位置: 主页 > 新闻资讯>行业资讯>

软件不“软”,风驰云“卷”

发布时间:2023-12-29

2023年,汽车行业严重内卷,且波及上下游全产业链,尤其是刚刚步入汽车行业的智能软件供应商承受了更大的内卷压力。最直接的表现就是车企价格战之际,对智能软件供应商成本的压缩更进一步,让相关软件行业企业不仅面临较大的降本压力,在技术开发周期、产品配套质量等很多方面的要求都更为严苛。同时,更多新进入的企业,受迫于严重内卷的行业竞争,甚至还未熬到产品装车量产就被淘汰。与此同时,资本也更加谨慎,融资难困扰更多初创企业的生存。
  硬件同质化 软件差异化
  2023年,车企以价决胜,寄希望于用差异化赢得消费者的青睐。但在车辆机械性能很难有重大突破之际,均转向智能领域打造竞争力,成为智能时代车企的追求。“硬件同质化,软件差异化”,逐渐成为车企打造差异化的核心要素。于是,软件企业的内卷程度也随着车企的多样化需求不断加剧。
  定制化、个性化是未来汽车的消费特征,这种差异化更多地表现在软件层面。千人千面的定制化车辆需要软件的支撑,这要求软件在开发之际,不仅要满足基本需求,还要扩展需求。“竞争力要从软件里压榨出。”东软睿驰汽车技术(上海)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威坦言。安波福电子有限公司智能座舱总工程师刘蕊磊则表示,汽车电子架构的演进,要求软硬融合,融合后带来的系列挑战更多在软件技术层面。
  “汽车行业太卷了,相关的软件也不得不加入这种内卷中,加快技术迭代、降本增效。”中科创达高级副总裁张伙生坦言,2023年汽车行业的内卷,让产业链上下游都深受其害,尤其是软件类企业,对车企传导过来的内卷压力感受更加明显。在车企的传统供应链关系中,硬件一直处于主导地位,但进入新能源汽车时代,软件所占比重在逐渐提升,但大多数车企对软件的重视仍严重不足,有些车企甚至仍在沿袭以往的老办法、老观念,认为软件不值钱。因此,对软件的投入明显不足,这就使得软件行业很难获得足够的资金或利润。
  同时,在技术、整车迭代速度不断加快的背后,留给软件开发、装车试验的时间却很短,这也使得软件企业不得不想尽各种办法,跟上整车迭代的速度,甚至做更多预研,以期走在整车需求前面推出产品,从而获得装车机会。但是智能汽车时代,车辆迭代速度快,尤其是软件,往往有些预研的产品还未装车,就因为技术迭代不得不推翻重来,给软件类企业带来很大的生存和竞争压力。
  虽然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,使得汽车电子行业也得到快速发展,但受多重确定和不确定因素影响,2023年的汽车电子市场内卷严重。在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电子电气业务负责人李秋霞看来,一项技术有或没有,能不能解决技术难题是一个层面的问题,有没有人愿意使用,能不能在行业内被规模化推广则是另外一个事情。市场发展是成本、行业需求、社会环境、国家政策、国际形势等很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。当前,汽车电子市场受到国际形势变化、技术革新、国内政策变化等多重因素共同影响,呈现出艰难推进的格局。
  东风公司技术中心副总工程师赵芳勋表示,随着汽车开发周期的缩短,一些开发中的产品,关于软件的需求往往需要实时更新,而且是很多工作并行推进。这就对软件提出变化较大的需求和快速变化的要求,要求软件企业快速提出解决方案,并且可能会伴随着不断的修正或推倒重来,有较大的试错风险。这对于那些软件供应商,尤其是创业初期的企业,是个较大的考验。更多初创企业加入正是软件行业的重要特点,2023年,软件行业“哀鸿遍野”,融资难度加大、竞争压力增强等多重压力下,很多企业生存堪忧。
  软件定义汽车 产业链全面承压
  赵芳勋表示,智能汽车要求软件要适当超前进行成本预制,进行软硬件的解耦分离,让软件有更大的适配空间。以前,软件装车直到汽车报废都不会再改进,但智能汽车时代,OTA的出现要求软件及车辆具有更强的生命力。软件企业要深度参与整车的开发过程,持续创造价值,为整车提供赋能、赋值、赋智。地平线副总裁兼智能汽车事业部业务拓展负责人张宏志强调,在软件定义汽车的大前提下,从硬件、总分布式架构到集中式、中央的集成架构,计算性能和软硬件结合成为当前主要瓶颈,软件要承担更大的挑战。
  目前,大部分在销车型都属于域控架构,但中央计算平台大部分都处在开发过程中。赵芳勋表示,随着域控产品的推进,软件代码量逐渐增加,软件质量管理难度加大。随着域控的加入,以及自主品牌崛起之后,售后软件质量在整车上的占比达到了60%以上。软件质量成为最重要的质量问题,已经超过了机械产品,特别在一些座舱域、自动驾驶域、车身域,软件售后质量占比较大。软件质量不单包括产品质量,还包括使用质量、用户的体验。
  宁德时代(上海)智能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蔡建永提出:“2023年有两个词特别热:价格战、GPT通用人工智能,这两件事情对智能电动汽车推进影响重大,由此也引发了其他诸多技术的快速发展。”AI大模型的快速推进无疑对智能汽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,各种大模型层出不穷,且智能汽车正是各种大模型率先推进应用的场景。但就是这个火了大半年的行业,也在年底进入“寒冬”。上半年,AI大模型类企业很容易获得融资,但在年底却普遍遭遇融资的瓶颈。以LiquidAI为例,他们正在开发一种新的人工智能模型。这个模型不仅可以通过训练学习,还可以在使用中学习。Liquid AI首席执行官拉明·哈萨尼2023年7月与投资者讨论了筹措最多1亿美元资金的计划。但一些投资者对Liquid AI未经验证的技术持谨慎态度。12月,该公司宣布,仅筹集了3760万美元资金,远低于其1亿美元的目标。Foundation Capital普通合伙人乔安妮·陈透露:“9个月前,只要在X上做个简单的演示或‘包装’就能让你获得资金。但现在,创始人需要更深思熟虑,并有一个长期的价值主张。”在金融市场的黯淡中,闪亮了大半年的人工智能也未能躲过资本寒冬。自从Stability AI和Jasper等初创公司在筹集到大笔资金后陷入困境以来,投资者对给新兴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公司的大额投资变得更加谨慎。同时,OpenAI和微软这样的大公司以及开源人工智能提供商已成为重大威胁。许多初创公司还遇到了向企业销售服务更难的挑战,且企业一有麻烦就会迅速抛弃供应商,有些投资谈判往往不了了之。
  “最炙手可热且得到国家政策支持的芯片等领域融资尚且如此,其他软件类企业的情况就可想而知了。我们公司今年一笔资金都没拿到,公司账上已经没什么钱了,装车量产计划也迟迟无法推进。”北京一家汽车芯片企业的内部人员透露,除已经上岸的一两家头部企业外,大多汽车芯片企业都处于财务吃紧的状态,而且即使是头部企业也因为较大的经营压力不得不裁员、压缩各项成本支出,以度过资本寒冬。
  功能要求提高 研发成本压缩
  国汽智控科技有限公司产品研发副总裁孟祥雨坦言,2023年智能汽车软件业务越来越多,开发难度也越来越大,负责软件开发的人员规模在快速增长,但车企给科技公司的开发费用却越来越少,投资方的费用也在收紧。同时,员工薪酬却在不断提高,企业面临很大的压力。于是,集成、平台化、生态成为大家寻求降本增效的方法。
  刘威表示,消费者对自动驾驶软件的认知越来越清晰,接受度不断提升的同时,要求成本大幅降低,甚至希望“物超所值”,这就要求从整车到软件持续不断推进功能的提升和成本的降低。“主要的挑战还是在软件,这些挑战需要在量产应用中解决。”刘威说道。但事实却是,很多软件企业甚至熬不到量产应用就在行业内卷中被淘汰了,即使已经装车,暂时留下来的企业也面临着随时被替换掉的风险,要求他们不断优化服务、降本增效。
  提升用户体验是当代车企的最大诉求之一,整车企业要求软件供应商一起承担不断提升用户体验的责任,而且随着车企与用户粘性的不断增强,用户体验在增加用户黏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,这就给软件供应商的软件质量、产品生态性乃至售后服务等方面都提出较高的要求,甚至出现供应商的工程师要长期跟踪、介入整车的售后服务体系,由此给供应商的商业模式带来很大影响。软件供应商在与整车企业的合作中,不仅要拼软件、拼解决方案,还要拼服务、拼价格,竞争激烈。一些软件供应商,为了拿到订单,完成从0到1的突破,做一个示范合作项目,甚至不惜“血本”给出极优惠的合作条件,这样的做法无疑将给其他服务商带来困扰,也在一定程度上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竞争秩序,增加了软件企业间“卷”的程度。
  更为重要的是,为了能在同类供应商中脱颖而出,各类软件供应商不得不展开激烈厮杀,提出各种优惠装车方案,不但产品功能更丰富,还要提供更好的成本方案,甚至付款周期等条件也一再被延长。没有企业愿意放弃装车机会,从而不断加大投入,做更多前瞻性功能、产品的开发,以期能在未来的竞争中获得智能汽车的发展红利。
  爱芯元智创始人、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仇肖莘坦言,现阶段,车规级芯片很难盈利,但各芯片厂商都在积极布局,加大产品和技术的研发力度,就是为了抢占未来的市场。但同时,企业要想生存下去,就需要有其他成熟的芯片类业务(产品)做支撑,为企业提供足够的现金流,保障企业生存的同时,让企业有余力做更多车规级产品的预研、开发。
  扁平化分工 合作共建生态
  2023年,智能座舱不仅是智能汽车现阶段最先商业化的一个领域,也是当前车企热衷拼出差异化的一个支点,因此,也给相关软硬件供应商带来更大的压力。现阶段,智能座舱作为衡量汽车智能化与产品力的核心要素,已经从比拼功能,进入比拼用户体验、比拼应用生态的阶段。整车企业拼命增加软硬件,从争相推出大屏+多屏,到三屏/五屏联动,各种应用软件也越来越多,由此不可避免的带来同质化竞争。这种竞争背后,各种软件供应商不仅要不断提升功能、体验,还要不断降本,以满足整车成本控制要求。如问界M7座舱与KTV曲库App合作,结合影音硬件,使座舱化身“移动K歌房”;小鹏G9则通过视觉模态的座舱内多屏联动与氛围灯、听觉模态的四音区对话语音助手、触觉模态的音乐律动座椅、嗅觉模态的香氛切换系统打造“5D音乐座舱”。类似的竞争比比皆是,而背后各级软硬件供应商则被动加入这场整车企业的内卷。
  整车企业对于智能座舱的各种定制化要求,在于要提供智能座舱功能所能呈现的差异化用户体验,要求各类供应商提供更快的效率、更好的呈现效果、更短的开发周期,甚至更低的装车成本,这无疑对各类供应商都是严峻的考验。通常,一些供应商只聚焦自身业务领域,提供一种软件,但智能座舱的生态需求不仅要求这些供应商扩展业务范畴,还需要他们彼此间互联互通、彼此融合。这种要求下,各类软件服务商不得不开展生态布局,拓展更多业务的同时与不同服务商合作。
  深圳市航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总经理助理钱乾介绍,原来座舱的开发是被动式的,整车企业要求什么做什么。但智能座舱的发展,要求供应商往前走,根据终端用户的需求,与整车企业一起联合开发,变成以用户为中心,了解用户需求的变化就变得非常重要。在主流购车群体发生变化、消费升级后,用户需求也被划分为安全出行、高效出行和愉悦出行三类,要求智能座舱创新突破,满足不同人群的用车需求。“围绕智能座舱,整个产业链要做好扁平化分工,合作共创才能做好智能座舱生态。”钱乾最后说。

来源:中国汽车报网

扫码关注我们
   
扫码关注我们

服务热线

0571-85211076

邮箱:zjsqmp@163.com
网址:http://www.zjqmp.cn
地址: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三新路9号瑞立江河汇大厦银座四楼
Copyright © 2002-2023 主管单位:浙江省工商业联合会 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厅 主办单位:浙江省汽摩配行业商会 浙江省汽车零部件产销联合会 版权所有 备案号:浙ICP备2020038293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