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月5日上午,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,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。在2017年工作总体部署和重点工作任务中,有很多都与汽车产业的发展息息相关。有的惠及汽车业,比如减税降费将进一步减轻汽车企业负担,而更多的工作则要求汽车业成为转型升级的“急先锋”。
减税降费、“一带一路“ 等利好汽车发展
报告中指出,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效。今年赤字率拟按3%安排,财政赤字2.38万亿元,比去年增加2000亿元。其中,中央财政赤字1.55万亿元,地方财政赤字8300亿元。安排地方专项债券8000亿元,继续发行地方政府置换债券。今年赤字率保持不变,主要是为了进一步减税降费,全年将再减少企业税负3500亿元左右、涉企收费约2000亿元,一定要让市场主体有切身感受。
减税降费,对汽车企业而言绝对是一大利好消息。随着汽车产能的持续释放,市场早已进入买方市场,汽车产业的利润越来越薄,降低税费,无疑将会使整个汽车产业受益。在今年两会,很多来自工业企业的全国人大代表对减税降费都极为关心。其中全国人大代表、天能集团董事长张天任在建议中就提出,从全国层面来看,降成本工作的开展情况并不平衡,特别是由于受经济下行压力的影响,我国实体企业普遍感受经营困难,亏损面增加。尤其对于产能过剩企业,其经营更是举步维艰,企业在无利或微利的情况下,仍要缴纳大量的税费。一边是利润滑坡(亏损),一边是大把纳税缴费,二者形成鲜明对比,导致许多企业产生“忙活一年,全交了税”的感觉。企业税费痛苦指数增高,亟需国家和各级政府进一步打好降成本组合拳,持续优化实体经济发展环境,为市场添活力、为企业增动力。
除了减税降费以外,报告还指出,扎实推进“一带一路”建设。坚持共商共建共享,加快陆上经济走廊和海上合作支点建设,构建沿线大通关合作机制。深化国际产能合作,带动我国装备、技术、标准、服务走出去,实现优势互补。加强教育、文化、旅游等领域交流合作。高质量办好“一带一路”国际合作高峰论坛,同奏合作共赢新乐章。
对于我国汽车产业而言,不仅要引进来,更要走出去“闯一闯”,“一带一路”建设正是我国汽车整车和零部件企业走出去的大好机遇,特别是已经拥有一定核心技术和品牌影响力的汽车企业,正好借此乘风破浪。
此外,报告指出,全面实行清单管理制度,制定国务院部门权力和责任清单,扩大市场准入负面清单试点,减少政府的自由裁量权,增加市场的自主选择权。这对汽车业而言也是一大利好。一直以来,汽车产业的管理是“九龙治水“,很多管理让企业无所适从,同时过高的进入门槛也使得”鲶鱼“望而却步。汽车产业有望进一步在政策管理上”松绑“,而更多的新进入者将给这个行业”加油添力“。
改革任重道远 汽车产业需做“急先锋”
坚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、加快推进国企国资改革、以创新引领实体经济转型升级、加大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力度……在政府工作报告中,多项深化改革内容都涉及汽车业,需要汽车企业做转型升级的“急先锋”。
供给侧改革,要求减少无效供给、扩大有效供给,更好适应和引导需求。当前,我国汽车产业燃油车出现结构性产能过剩,而新能源汽车尚处于发展初期,正需要减少燃油车中的无效供给,同时推动新能源汽车真正成为有效供给,还要引导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向新能源汽车转变。正如全国人大代表、北汽集团董事长徐和谊所说,汽车产业的供给侧改革要做好“加减乘除”,减和除的正是燃油车中的无效供给,要“乘“倍增长的是新能源汽车。
加大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力度,强化机动车尾气治理。基本淘汰黄标车,加快淘汰老旧机动车,对高排放机动车进行专项整治,鼓励使用清洁能源汽车。在重点区域加快推广使用国六标准燃油。这表明,汽车产业必须在生态环境保护中做好自己的责任担当,实现转型升级。
加快推进国企国资改革。当前,在我国的自主品牌中,民营企业活力十足,发展迅速,而国有车企则进步缓慢,虽然拥有合资品牌,却没有换来技术,创新动力不足。国有车企理应成为改革的主力军,引领自主品牌做优做强。
以创新引领实体经济转型升级。报告指出,实体经济从来都是我国发展的根基,当务之急是加快转型升级。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,推动实体经济优化结构,不断提高质量、效益和竞争力。要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。深入实施《中国制造2025》,加快大数据、云计算、物联网应用,以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,推动传统产业生产、管理和营销模式变革。把发展智能制造作为主攻方向,推进国家智能制造示范区、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,深入实施工业强基、重大装备专项工程,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,推动中国制造向中高端迈进。完善制造强国建设政策体系,以多种方式支持技术改造,促进传统产业焕发新的蓬勃生机。
当前汽车电动化、智能化、网联化的发展趋势就要求以技术创新引领整个产业实现转型升级,而在转型升级中,一定会实现大数据、云计算、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应用,并建立各种新业态新模式。历史给了我国汽车业引领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新机遇,这也是整个产业的责任担当,更是每个汽车人的责任担当。(来源:中国汽车报 网)
服务热线
0571-85211076